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走在前列

发布时间:2019-09-27 16:43:51.0

    坚定行动

    2019年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广东攻坚克难,表现出十足韧性,交出了一份靓丽“成绩单”: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8.9%;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1.6%;3D打印设备增长334.5%、新能源汽车增长184.2%、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增长128.4%、智能电视增长11.5%……

    这背后是广东坚持创新驱动,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重大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四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去年6月,广东省作出“1+1+9”工作部署,强调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敢为天下先的广东勇挑重担,再为全国探路,传统制造业正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加速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

    ●南方日报记者 郭小戈 姚翀

    新趋势

    从5G到4K 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

    9月6日,华为在德国和北京同时发布最新一代旗舰芯片麒麟990系列两款芯片。这两款芯片在性能与能效、AI智慧算力及ISP拍摄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这标志着华为在5G和端侧AI两大领域同时实现了全球引领。就在一个月之前,华为已在东莞松山湖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OS。

    而在深圳光明新区沿河路与长凤路交叉口,一条崭新的4K大屏产线正“安静”地全自动流水作业。这是国内最先进的4K产线——TCL集团华星光电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简称“t6”)。

    “液晶面板产线材料从铝配线到铜配线,我们是第一个;光罩缩减,在原来的设备基础上,大大提升产能和效率;滤光片的革新,我们也是业内首创。”华星光电副总裁张锋向记者展示华星光电的自主创新技术。

    以华为的“强芯”与华星光电为代表的显示屏幕制造,只是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前,广东紧紧握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结合全球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全新产业版图,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已成发展重中之重,并在这片热土生根发芽。

    在广州,国内首条全球最大尺寸、最先进的8.5代OLED面板生产线竣工;在佛山,氢能正在加速,围绕着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的氢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链正在形成。在深圳,大疆无人机、比亚迪新能源,依托自主技术,已经热销全球。

    按照广东省规划,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累计入库企业达2万家,累计出库企业达1万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目前,为了给创新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广东正在加大聚拢全球精英人才,全面推行人才优粤卡政策。近日,广州发布《关于实施“广聚英才计划”的意见》,提出了19项创新举措,面向全球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构筑具有高度竞争力、辐射力、引领力的国际创新人才战略高地。

    新集群

    全球高端要素集聚 打造新产业生态圈

    广州番禺的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内,带有3D自动决策的机器人,不知疲倦摆动着手臂,测量、抓取、安装一气呵成。

    “现在我们可以和世界一流品牌平起平坐。在未来五年内,这家工厂将是行业内领先的。”广汽新能源副总经理席忠民表示,作为广东最新投汽车整车项目,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总投资47亿元,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总体规划产能40万辆/年,其中首期生产能力为20万辆/年。

    在这间工厂,所有生产数据、设备数据、操作数据都是联通的,机器可根据数据自己决策。而大数据决策最大功效是实现可定制化,根据随机订单来组织有序生产。也就是说,消费者只需要拿起手机APP,就可以直接订制自己的个性化车辆。

    随着这家工厂投产,也吸引了更多国际一流零配件企业落户广东。目前,广东正通过更加开放的政策和更加完善的产业环境,吸引全球高端要素的快速集聚,加快上下游产业链融合,打造全新产业生态圈。

    按照规划,广东到2022年基本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绿色石化等五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要在全球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或处于主导地位,具有显著的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并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曾经的“世界工厂”已经蝶变,这里正在孕育出一批拥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服务全球市场的世界级企业。

    新动能

    数据驱动 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原材料和半成品库存减少八成;自动配送系统让物流周转率最高提升4倍;生产线自动化率提升至行业领先的65%,整体制造效率提高44%;空调内销交付周期实现由过去20多天到最快3天交付……短短两年时间内,美的南沙工厂的生产数据屡创纪录,这在以前的多年时间,不可想象。

    该工厂已实现数据驱动的全价值链运营,并实现了空调产品的规模化定制。美的集团副总裁、CIO兼IT总监张小懿表示,美的南沙工厂是美的工业互联网MIoT平台的试点工厂,今年开始,工业互联网应用将推广到全集团。今后,要把设备数据、产品数据都收集起来,从经验驱动变为数据驱动。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和命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持,特别是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领跑世界的信息技术,正给广东的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曾经的家电小作坊,如今的智能制造,背后是广东坚持多年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把知识、信息、技术和数据等新的生产要素,投入到新的生产流程中。数据显示,广东2018年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最多,共计2704.7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2.78%,位居全国第一。而广东有效发明专利达24.9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技术自给率达73%,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国第一。

    传统制造业迸发出新的动能。如今,广东“智造”风靡市场:2018年,全国10台汽车就有一台在广东下线;全国10台空调中约有3台在广东制造;全国10台电冰箱中约有2台在广东生产。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制造业上市粤企在2019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8万亿元,同比增长6.97%;实现净利润885.27亿元,同比增长16.35%。

    建设着眼未来、布局缜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在化为越来越多广东企业的共同行动。

    一线走访

    格兰仕顺德总部:

    荒滩上建起超级工厂

    攻坚“AI+制造”

    “41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开建第一个工厂,当时这里可以说是一片荒滩。”站在格兰仕顺德总部办公楼上,格兰仕集团总裁梁昭贤回忆道。

    正如梁昭贤所言,1978年9月28日,在位于广东顺德细滘村大堤外的一片荒滩上,格兰仕人开始了不平凡的创业历程。

    鲜有人知道的是,格兰仕从做羽绒而始。桂洲镇羽绒厂是格兰仕的前身,而在羽绒厂发展惊人,销售过亿的时候,格兰仕又顺应国家发展大势,大胆改制,将业务从躺着也能赚钱的羽绒业务上积极转型,将主营业务瞄准家电领域,并由微波炉而始。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格兰仕。

    41年过去了,繁荣替代了荒凉,岁月留下了痕迹,但“制造”仍一如既往地朝前。现在的格兰仕,在顺德和中山都设有制造基地。“顺德总部的这个工厂现在主要生产微波炉磁控管、电器配件、以及烤箱等小家电。”梁昭贤介绍。

    正是这个工厂“输出”的磁控管,奠定了格兰仕微波炉大王的基础。就在上世纪90年代末格兰仕高速发展的时候,微波炉核心部件真空磁能控管供应的制约,让我们放慢了前进的步伐,当时我就决定投入9亿元做研发,这个数字在当时可以说是天文数字。”梁昭贤感慨。

    2000年,梁昭贤带着团队没日没夜地向国内顶级研究机构专业人士请教,并多次到海外学习,组建研发团队攻关,目的就是掌握微波炉核心部件磁控管的制造技术。艰难攻克难题,格兰仕的研发团队终于在磁控管技术上从受制于人变成掌握标准,真正跨过了日韩企业的技术封锁,到2004年9月,格兰仕磁控管三期工程投产,年生产能力已达1200万个,实现核心自我配套。

    现在,这个工厂生产制造的微波炉,已“飘洋过海”,去到全球各个角落。今年1到7月,格兰仕在俄罗斯市场微波炉出口额同比增长108%,格兰仕自主品牌微波炉产品,正在异国他乡为越来越多人所喜欢。目前,从全球来看,格兰仕每年的微波炉销售,几乎占据全球微波炉市场一半以上份额。

    从当初的磁控管,到现在的格兰仕“G+”智能家居平台,格兰仕顺德基地正继续见证着“AI+制造”的拓进。

    “一路走来,格兰仕用自己制造上的专注助力国家经济发展,而国家的繁荣昌盛也让格兰仕在转型、出海等关键决策上更有底气。当下,格兰仕要打赢三个攻坚战,一是国民家电大规模普及攻坚战,二是品质家电和差异化家电创新攻坚战,三是智能化和IoT多元化成熟应用攻坚战,加快从传统制造业向数字科技型企业转型。”展望未来,梁昭贤说道。

    见证观察

    从“三来一补”到“智造”强省

    1978年7月,全国首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东莞设立,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第一个牌照,编号为“粤字001”。由此,在改革开放东风之下,广东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也从中国一个原来比较落后的边陲省份,一跃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伴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广东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从之前的“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再到如今演化为“三二一”,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实现了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并逐步构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

    这其中,实体经济作为了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领域,广东工业结构正在加速向中高端转型升级。按照省统计局数据,广东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从1978年的56.0:44.0转变为2017年的35.2:64.8;主导行业经历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传统行业向电子信息、电器、汽车等三大支柱行业转变的过程,2017年广东三大支柱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41.0%。

    尤其是最近几年,在广东这片创新热土之上,着眼于布局国际竞争制高点,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动生产方式革命,传统制造向智能、精细转变,全力提升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基本完成从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正加速朝着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

    如今,依托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生根发芽,无人驾驶、5G、芯片、4K产线等高科技产业加速成型,引领广东制造到广州创造,推动广东产业结构升级。

    如今,依托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广东新引进投资额超亿元的装备制造业项目1134个,推动731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建设,推动489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新投产,汽车、家电、石化一个个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如今,依托升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广东新旧动能加快转换。

    可以预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建设,广东将进一步集聚全球创新要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形成,越来越多高级别实验室落户建成,开展前沿技术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可以预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得到蓬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实体经济将深度融合,成为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

    可以预见,在未来全球产业分工中,广东创造将加速走向中高端,逐步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实现从单纯卖产品到卖服务的转变。

    经过70年的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现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在珠三角,已初步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全省正在加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粤东西北,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崛起,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互补、差异化协调发展,临港化工、海工装备、海洋生物、海上风电等产业逐步成形,活力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