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之路:砥砺 奋进的广东实践

发布时间:2019-09-27 16:38:29.0

    经济发展

    不断赶超主要经济指标跃升千百倍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70年沧桑巨变,广东经济面貌改天换地:

    ——和1949年相比,2018年广东GDP增长600倍,服务业增加值提高了692倍。

    ——1950—2018年,广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3.69亿元增长到39501.12亿元,增长2884倍。

    ——1962—2018年,广东进出口从1.91亿美元增长到10851.03亿美元,增长5680倍。

    广东的跨越,亦是中国的跨越。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奇迹,经济大省广东无疑是一个典型代表。在南方沃土上,广东创造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00倍(按可比价计算)的经济奇迹,从传统农业省一举迈入创新驱动的全国经济第一大省、科研大省和世界制造中心。

    不断赶超,砥砺奋进的广东实践折射出中国向前奋进的坚实步伐,折射出中国变革图强的澎湃力量。

    历史正在掀开新的篇章。面向未来,广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广东篇章”。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袁佩如 李赫 黄舒旻 昌道励

    位于湛江近海区域的湛江外罗海上风电项目,36根“定海神针”屹立海中。项目建成后,年上网电量超5亿千瓦时。大约5个海上风车的发电量,就相当于1949年广东全省的发电量。

    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广东发电量4369.6亿千瓦时,是1949年的5905倍,电源装机容量1.19亿千瓦,是1949年的2333倍。

    电力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发电量的千倍跃升正是广东经济跨越发展的真实写照。

    70年来,广东地区生产总值由20.27亿元增加到97277.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49年的600倍,年均增长9.7%。1989年以来,广东经济总量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广东经济占全国的比重也随之稳步提升:从1952年的4.3%上升到2018年的10.8%。

    一段段记录,一个个里程碑。经济总量迅猛增长的背后,是广东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的稳步提升。

    ——看投资。改革开放前,广东有限的投资主要用于重点建设工程和重工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在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8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为74.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全部制造业投资比重为28.5%。

    ——看消费。改革开放以前,广东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主要用于解决温饱。改革开放以后,广东消费水平大幅提高,201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至31.6%和3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50年的13.6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9501.12亿元,增长2884倍,年均增长12.4%。

    ——看出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广东外贸发展从无到有,快速发展壮大。1962—2018年,广东进出口从1.91亿美元增长到10851.03亿美元,增长5680倍,年均增长16.7%。1986年以来,广东进出口总额连续33年在全国居首位。

    从量到质

    涌动经济新活力竞逐产业新赛道

    蛇口海湾路8号价值工厂,这里曾是深圳第一家玻璃厂,如今正迎来新生:作为“蛇口滨海深港创业创新产业带”的重点项目,越来越多创客向这里汇聚,一个全新的创客生态圈正在形成。

    40年前的1979年7月,蛇口响起填海建港的开山炮,仅用两年多时间,原本的荒野滩涂就吸引了超过百家企业入驻。

    开放的大门打开,经济发展活力奔涌——

    1979年,广东外商直接投资0.31亿美元,到2018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的16.4%。截至2018年底,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广东设立外商企业17.1万户,累计实际利用外资4470亿美元。

    万千活力汇聚,踏上自强奋斗的追梦之路。1968年春节刚过,何享健凑齐5000元集资款,从加工瓶盖做起,引入电风扇、空调等新产品,在1993年带领美的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首家由乡镇企业改组的上市公司。截至2019年,广东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数达到1146万户,其中企业数接近500万户,位居全国第一。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蓄发展的动力,产业结构悄然发生巨变——1949年,广东三次产业结构为60.1:12.9:27.0;1970年,第二产业超越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呈现“二一三”;1985年,第三产业超越第一产业,并在2013年超越第二产业,确立“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

    激活发展的潜力,经济效率持续提升——

    1950年,广东劳动生产率仅为218元/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劳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2018年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15.14万元/人,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0年的88倍。

    对标国际先进,产业发展奋起直追——

    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广东经济抢抓新技术、新产业“风口”,不断迈进现代产业的“新赛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经济新业态,数字经济、智慧社区等新兴业态、新服务模式迅速兴起。2018年,广东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5%。

    从珠江西岸的装备制造到珠江东岸蓬勃兴起的电子信息产业,临海石化能源产业,广东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正在加快建设若干世界级产业集群,以雄厚的制造实力和不断充实的创新研发能力,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2018年,广东全省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2.78%,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79.38万件和47.81万件,是1990年的408倍和538倍。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2017、2018年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新的蓝图在这里谋划,新的使命在这里赋予。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从“特区”迈向“先行示范区”,浩荡的改革春风正赋予这块创新热土新的使命担当。

    站在全新的时代方位,广东担当好“先行示范”的历史使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征程上加速前行。

    百姓纪事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

    7年深海“走钢丝”不改初心不负梦

    “大约两年前,我曾在伶仃洋上,指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段的安装,那是和大自然的一场‘竞赛’。”回想起那段“光辉岁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依然激动不已。

    在伶仃洋上,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港珠澳大桥,创造了新的民族骄傲。

    “在港珠澳大桥之前,全中国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来不到4公里,而且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外海环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说是从零开始。”林鸣介绍。

    没有先例,再加上难以承受国外高额的技术咨询费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沉管隧道技术也无法在此照搬套用,林鸣带领的团队不得不自主攻关,开始挑战外海深埋沉管。

    为完成这次“自我提升”,林鸣及其团队从2011年开始准备。大约4000人,像走钢丝一样,一起度过了7年时光。对他来说,“家”与“国”的概念早已融为一体。

    2013年5月1日,历经96个小时连续鏖战,海底隧道的第一节沉管终于成功安装,林鸣稍稍松了一口气。然而,这才仅仅是开始,“困难是逐步加深的,一眼望不到头。”林鸣说,两节沉管之间大接头的受力问题,就一直没能真正突破。

    “许多人都以为,‘深埋’问题已经解决了,其实是成了遗留问题。”直到林鸣继续将其中的困难一一死磕解决,沉管隧道的对接合龙才有了转机。2017年5月2日22时30分许,重达6000吨的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最终接头在经过16个多小时的吊装沉放后,终于安装成功。

    深埋沉管、快速成岛、隧道基础、工厂法预制、外海深槽安装……随着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这一系列大桥创新成为中国桥梁事业从追赶到引领世界先进的清晰足迹,如今正走向“一带一路”,为超江跨海的人类事业铺平坦途。

    初心不改不负梦。“永恒不变的就是变,要不断创新,在变化中创造是永恒的初心。”林鸣笑着说,这是科学家精神,也是一个民族奋力拼搏的创造精神。

    一线走访

    62年广交会

    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

    从广州黄埔古港旧址眺望,珠江如玉带穿城而过,广交会展馆伫立江畔。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会展场馆群,正在这里持续发挥着辐射中外的影响力。8月份在该馆举办的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余热未散,10月份第126届广交会又将如期而至。

    指针回拨到1957年的春天,广州中苏友好大厦内,彼时还被称为“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广交会正式亮相。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性的展会,广交会为中国外贸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窗口。

    “广交会为我打开了对外贸易的第一扇门。”贝发集团总裁邱智铭曾回忆道,自己参加首届广交会时虽然没有固定展位,但是通过抓紧机会与客户沟通,成功谈下了1.4万美元的生意。数据显示,首届广交会展出面积为9600平方米,展示了1.09万种商品,共实现出口成交1754万美元。

    广交会还拉动越来越多制造业企业往珠三角转移,为广东企业提供走向世界的舞台。1999年4月,民营企业首次获准参会,仅顺德容桂镇这个面积80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就诞生了美的、格兰仕、容声、科龙等多个在广交会大放异彩的“粤家电”品牌。

    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客商带着“买卖全球”的希冀,带着充满“黑科技”的新技术、新产品来到广交会。2019年,第125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297.3亿美元,众多“全球首款”“全球首发”产品在广交会上亮相。

    印度家纺企业Sarla Handicrafts(P)LTD总经理AnshulAggarwal就曾表示,广交会是世界商品展示的窗口,在广交会上总能找到符合企业需求的中国供应商和产品,还能购买到价廉物美符合欧洲需求的中国商品,更能帮助企业了解各类行业信息及发展趋势。

    从越秀山麓的中苏友好大厦,到珠江边的侨光路2号、起义路1号,再到如今珠江彼岸的琶洲会展中心,几度迁址的广交会正在加快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平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风口上拥抱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