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已向国务院申请将广州市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

发布时间:2021-09-18 11:37:18.0

在第十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上,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介绍2021年前三季度广州金融业发展情况。

一、2021年前三季度广州金融业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具体工作举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扎实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金融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225.6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增速,占GDP的9.35%,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1-8月份全市金融业税收390.1亿元,同比增长7.1%,占总税收比重9.4%。

(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8月末,广州地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各项贷款余额5.96万亿元,同比增长14.2%,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460亿元,同比增长20.5%,超过企业贷款平均增速,其中微型企业贷款增速高达29.9%。银行业机构总资产8.47万亿元,同比增长9.8%;不良贷款率0.95%,比广东省低0.05个百分点。

二是保费收入平稳增长。1-7月,全市保费收入938.8亿元,占全省保费收入的26.1%,同比增长4.3%,保费收入规模居全国城市第三位。保险赔付金额392.9亿元(不含分保的赔付支出);同比增长53.0%;保险业总资产达5326. 8亿元,同比增长10.2%。  

三是资本市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广州期货交易所注册落地并揭牌运营,弥补了广州缺少全国性重大金融市场交易平台的短板。2021年以来,我市新增1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达到213家,总市值约3.5万亿元,累计募资超5000亿元,其中境内A股已上市公司124家,总市值约2.2万亿元;累计新三板挂牌公司504家。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展示企业21716家,累计融资总规模1255.5亿元。1-7月,全市累计证券交易额近14万亿元,同比增长20.9%。

(二)金融改革创新持续深入

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在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成效评价中名列前茅。截至上半年,广州地区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超4300亿元,同比增长39.6%,全市累计发行各类绿色债券764亿元,居各试验区第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碳配额现货交易量累计成交突破1.87亿吨,占全国成交金额1/3以上,排名全国第一。发行全国首批、大湾区首单碳中和债,全国首单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票据。积极推动国家级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已落地两批9个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市政府已报请省政府向国务院申请将广州市纳入数字人民币试点。开展跨境金融先行先试政策,累计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4651亿元,开立FT账户3373户,办理企业FT项下跨境结算超1718亿元。

(三)金融风险防控成效明显

截至8月末,我市50家P2P网贷平台全部停止运营,其中45家完成清退,目前正在推进余下平台依法依规清退。广州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中心共监测全市19.5万家企业,发现风险企业842家,累计提供风险线索795条,各有关单位累计反馈793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风险指数持续下降,“早发现早处理”效果显著。

(四)地方金融规范稳健发展

截至7月末,全市小贷公司108家,1-7月累计发放贷款614.5万笔、257.4亿元。典当行98家,1-7月发生典当业务9.77万笔,典当总额45.6亿元。融资担保公司38家,融资担保在保余额175.1亿元。融资租赁公司2080家,资产总额1989.5亿元。商业保理公司555家,资产总额349.6亿元。  

(五)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优化金融营商环境,吸引机构落户,华农财险总部迁址广州。做好2020年度高层次金融人才评定工作,共评出广州高层次金融人才290人,奖励资金超四千万元。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合作机构累计放款15.1万笔、392.1亿元,受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5.93万户,户均贷款金额56.3万元、加权平均利率4.74%。继续推动政策性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截至8月末,223家企业获得银行贷款4.2亿元。推进广州市企业转贷服务中心建设,2021年向小微企业提供转贷资金周转服务4.11亿元,降低企业约85%的融资成本。推进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广州市“信易贷”平台上线金融产品369个,发放贷款2805亿元。“粤信融”平台累计撮合融资8.32万笔,成交金额238.7亿元。“中小融”平台广州地区注册企业9342家,累计完成放款企业18家,累计放款金额1.73亿元。

二、《2021广州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情况

《广州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从2006年开始编纂,旨在向社会通报广州市金融业发展的年度成果。在省市领导、国家金融监管部门驻粤机构“一行两局”、各金融机构和交易平台、各金融功能区以及行业协会等大力支持下,至今已连续出版了16版,得到业界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我代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对一直以来关心支持该书编纂工作的各界领导和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2021广州金融发展形势与展望》共收录文章71篇,介绍了2020年以来广州金融市场运行、交易平台发展、金融功能区建设、金融发展环境优化等方面的情况,整理汇总了省、市金融主管部门和“一行两局”的重大工作进展落实情况,提出下一步发展展望,通过该书可以全方位地了解掌握广州金融业发展情况和发展方向,对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具有较强指导作用。

三、对接支持服务两个合作区建设新机遇,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工作情况

(一)发挥广州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不断深化大湾区金融合作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广东省委全会、广州市委全会对扎实推进横琴、前海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也作出了重要部署。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实施以来,广州金融业始终围绕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总体目标,深化政策规划,推动重大金融项目和创新业务落地,携手港澳加强合作,取得积极成效。

1.深化政策规划。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等国家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及广东省《实施方案》,2020年9月出台广州市《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行动方案》66条措施,其中47条已完全落地或正在推进。二是2021年3月25日,经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以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名义印发了《广州市关于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实施意见》和《广州市关于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两个政策文件,对国家、省、市前期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金融政策作了进一步全面梳理。其中,《实施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协调与监管和保障措施六方面内容;《行动计划》提出了2021-2023年五方面48项工作推进计划及分工。三是出台《关于促进广州市融资租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26条措施,促进我市融资租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对接、服务和支持澳门发展特色金融和融资租赁业有关规划。四是广州市金融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也专章谋划了广州要建设大湾区资产管理中心、大湾区绿色金融创新中心、大湾区数字金融科创中心、大湾区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大湾区跨境投融资服务中心和大湾区金融要素交易中心,作为广州推进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支撑和抓手。

2.推动重大金融项目和创新业务落地。一是2021年4月,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落地并揭牌,成为我国第一家混合所有制的交易所。在4家期货交易所基础上,还吸收了中国平安、香港交易所、广州金控集团等大湾区代表企业作为股东,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打造风险管理中心、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二是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设立工作,设立工作专班按程序推进相关工作,与港澳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保持密切沟通。三是推动设立港澳保险售后服务中心,为在内地居住或工作并持有港澳保单的客户依法提供保险售后服务。四是新设上海保险交易所南方总部及一批金融机构,包括广州港集团财务公司,澳门大丰银行广州分行等,注册地位于南沙的摩根大通期货成为内地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取消后的国内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五是落地自由贸易账户(FT账户)、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跨境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港澳代理见证开立内地个人银行账户业务试点、跨境资产转让业务试点等一批试点业务,近期“跨境理财通”也已正式落地,正在积极推动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对外投资试点、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等业务落地。

3.携手港澳加强合作。一是构建沟通交流机制,加强重大金融项目、跨境创新业务试点沟通协调。二是发挥广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优势,参与发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联盟,与港澳在碳排放权和林业碳汇抵质押标准等领域达成标准合作,推动绿色供应链金融(汽车制造业领域)、固体废弃物处置、绿色建筑项目、区块链光伏项目等领域开展研究。三是携手港澳深珠办好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等高端论坛展会,积极参与香港亚洲金融论坛。四是加强人才交流,将港澳籍金融人才纳入广州市高层次金融人才扶持政策,支持港澳青年学生到在穗金融机构实习。

(二)对接支持服务两个合作区建设新机遇,携手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下一步,广州将持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功能,释放广州改革新的强劲动力,拓展广州新的发展战略空间,深入把握支持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接支持服务两个合作区建设,推动“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携手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

1.落实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落实“湾区金融30条”“省湾区金融80条”“广州66条落实措施”和《广州市关于推进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措施,发挥广州“六大中心”作用,深化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持续推动金融监管协调、金融机构互设、金融产品互认、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规则相互衔接。

2.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产业。一是推动重大金融项目落地并发挥作用。充分发挥广州期货交易所核心聚集作用,推动大湾区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打造立足广州、辐射湾区、面向全国的风险管理中心。携手港澳全力推进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及港澳保险售后服务中心。大力推动法人金融机构、市属金融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市属金融企业、在穗金融机构在港澳及横琴、前海设立机构。支持港澳金融机构在广州设立境内法人总部和分支机构。二是携手港澳及横琴、前海发展特色金融业务。推动“跨境理财通”等一批试点业务发挥作用,强化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支持澳门及粤澳深度合作区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平台,鼓励广州地区金融机构和企业赴澳门发行债券,发挥南沙自贸区融资租赁业优势,加强与澳门、粤澳深度合作区融资租赁业务合作,支持澳门经济多元化和特色金融业发展。深化与香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合作,加强资本市场业务、跨境金融业务和金融规则对接合作,鼓励企业赴香港上市。加强与港澳及横琴、前海在绿色金融、数字金融产品、技术、标准等领域创新合作。

3.着力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推动国家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在与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人民币跨境使用、外汇管理便利化等领域先行先试。办好国际金融论坛、亚洲金融论坛、广州金交会等高端论坛展会,加强大湾区金融人才交流,共同发出大湾区金融声音。

新闻来源:https://m.itouchtv.cn/article/732e33c4aa289a4f678b477a100ee36d?shareId=CdP1oI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