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发布时间:2019-09-12 10:10:24.0

广东GDP从1949年的20.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7万亿元

向着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编者按】

    春风吹南粤,大潮起珠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东这片沃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广东,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中焕发新生,一跃成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正以开放自信、充满活力的崭新姿态走向世界、迈向现代化。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之“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广东篇”系列报道,全面反映70年来我省各地各领域的重要成就和巨大变化,敬请垂注。

    珠水奔流,南粤峥嵘。

    9月1日下午,省统计局披露数据显示,七十年来,广东经济不断跃升,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70年来,广东经济高速增长,GDP从1949年的20.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7万亿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是1949年的600倍,2019年预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70年来,广东的历史性跨越,印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恢宏历史,更成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生动注脚。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开发展新空间,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前景让人满怀期待。

    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新起点,广东正奋力在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向着高质量发展阔步前行。

    质与量的跃升

    GDP从20亿到接近10万亿

    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佛山德胜河北岸的清拆工作正在进行,昔日中国第一糖厂——顺德糖厂有望转型为工业博物馆。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顺德糖厂的榨糖能力首次突破了设计能力,达到1087吨/日,至20世纪80年代规模始终位居全国第一。这是当时广东为数不多的大企业。不过,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广东经济总体仍处于短缺状态。

    “当时计划经济还占主导地位,但改革春风已经吹起,广东开始走向市场化改革,人们对改革充满了期待。”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回忆自己在1981年刚涉足广东经济研究时的情景说。

    在时代大潮中,强劲的产业力量迅速孕育。深圳蛇口“开山第一炮”如春雷乍响,广东担负起为全国市场经济探路的使命。

    技术门槛低、市场需求大,以生活日用品为主的轻工业迅速崛起。1984年,广东三水县酒厂厂长李经纬创新性地用易拉罐包装饮料,推出“健力宝”运动饮料,那一口清凉成为亿万人的童年记忆。随后,嘉士利、喜之郎、金龙鱼、乐百氏、珠江啤酒、金威啤酒等一批食品企业不断崛起,成就了“珠水粤粮”的美谈。

    与此同时,广东借助毗邻港澳、海岸线漫长和传统侨乡的优势,吸引大批外资企业抢滩建厂。“三来一补”合资企业喷涌而出,又带动外贸商品出口从1985年的29.5亿美元突增到1987年的55.6亿美元,两年间近乎翻番。

    开放的大门让广东得以抓住全球产业转移升级的浪潮,引入更多重工业项目。

    2000年11月,英国BP公司进驻珠海,并在短短几年内接连扩产,成为了目前全球最大的PTA生产基地之一。日系汽车三大巨头本田、日产、丰田相继落户广州,拉动汽车产业集群“扎堆”华南。截至2018年底,广东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超过4470亿美元。

    市场经济浪潮激荡,以石油化工、能源、汽车、装备等为代表的重工业在广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发展让广东经济迎来历史性巨变。

    ——经济高速增长,GDP从1949年的20.3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7万亿元,2019年上半年超过5万亿元,预计全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

    ——地方财力由弱变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可比价格)从1950年的3.2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2万亿元;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1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7.16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1/4、连续33年居全国首位。

    伴随经济体量不断跃上新台阶,广东经济也不断向着产业链高端迈进。

    位于惠州仲恺的TCL模组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产业园里,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作不息。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实现每年6000万片显示面板和3500万台智能电视的产能。

    位于东莞的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排排机械手臂经生产、组装、测试等环节后,将进入全球众多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

    如今,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万家,涵盖从传统制造业到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34%。

    “广东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培育创新动能,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表示。

    小与大的协奏

    从加工作坊到13家世界500强

    日前,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60家广东企业进入500强榜单,其中,华为、正威国际、恒大、碧桂园进入榜单前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的活力更大,更有前途,更适合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需要。”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蓝海林说。

    一代代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是广东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提升的最好证明。

    1968年春节刚过完,为解决原顺德县北滘公社小镇居民就业难题,何享健凑齐5000元集资款,从加工瓶盖做起,引入电风扇、空调等新产品。1993年,美的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改组的上市公司。

    1982年,李东生大学毕业后加入TCL前身TTK公司,此后带领TCL创下诸多“全国第一”乃至“全球第一”。“我深深感恩这个时代,时代造就了TCL。”TCL集团董事长、CEO李东生说。

    1995年,高级工程师王传福在高价销售的“大哥大”中发现商机,从生产镍镉电池开始,三年成为电池行业的翘楚。

    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129家来自中国,其中13家来自广东,彰显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广东力量。

    大企业顶天立地,更多广东中小企业则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在东莞,铭基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从线缆代工起家,如今每年生产的手机数据线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在佛山,中南铝车的轮毂走进了美国哈雷、美国北极星等摩托车生产车间;广东星联精密的包装瓶模具常年用在可口可乐、雀巢等全球600多家知名饮料企业产品中。

    截至2019年,广东个体工商户和企业数达到1146万户,其中企业数接近500万户,位居全国第一。

    不同规模的企业共同支撑起广东多个现代产业集群。

    “过去的发展,中国以速度和规模著称于世,而珠三角是中国速度和中国规模的典型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认为,包括广东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应进一步集聚高端要素、占领产业链高端。

    新与旧的转换

    从依靠要素投入到创新驱动

    1978年7月,港商张子弥拿着一个工艺复杂的黑色女士手袋走进东莞的太平服装厂,希望仿制生产。在毫无制作经验的情况下,工友们赶通宵制作出了样板。全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就此诞生。

    上世纪90年代初,深圳南山区明确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创办京山民间科技工业村。各类科技企业云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跻身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行列。

    市场比政府的嗅觉更加敏锐,多个此后享誉世界的企业种子在几年前就悄然埋下。

    1987年,任正非集资2.1万元在深圳湾畔的破旧仓库里成立华为;两年后,作为中兴通讯前身中兴半导体的创始人,侯为贵带领团队成功研发程控电话交换机,仅用3年就实现了合同销售额超过1亿元。

    深圳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新的发展突破口,停办传统的“荔枝节”,转而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直接推动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快速崛起。

    进入新时代,创新驱动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东莞,原本万人涌动的138工业区竖起“黄江创新工业坊”的牌子,通过整合清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资源打造智能制造孵化器。

    ——在珠海,格力智能装备已成功实现减速机、控制器和电机三大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智能装备制造成为格力的“新蓝海”。

    沿着广深港澳科创走廊,创新要素正在向粤港澳大湾区加速聚集。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国家统计局发布《2018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广东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到2704.7亿元,位居全国第一,研发投入强度为2.78%,同样位居全国前列。

    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的是充沛的发展动能。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18年,有效发明专利达24.9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国第一。

    ——制造升级加速推进。2019年上半年,广东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6.5%。

    ——新技术、新产品高速增长。2019年上半年,3D打印设备增长334.5%,新能源汽车增长184.2%。

    “包括广东在内的粤港澳大湾区集聚了大量国内外创新人才、创新企业等高端要素,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未来应继续扮演好我国创新的引擎和高地、开放的窗口和标杆,走好开放、创新之路。”侯永志说。

    风起云天,潮涌南粤。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借助沿江靠海毗邻港澳的优势,拉开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序幕;作为市场经济的先行区,广东走出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品牌,从健力宝、步步高到比亚迪、腾讯、美的、格力、华为、大疆;作为举足轻重的工业大省和创新大省,广东的计算机、智能手机、工业机器人等产品产量占据全国重要份额。

    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浪潮中,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东正在奋力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广东篇章”。

    ■奋斗者说

    董明珠:

    “即使站在山顶

    头顶还有星空”

    从组装窗机小企业,到如今的千亿多元化制造巨头,格力身上折射的是广东这个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敢为人先”的经济巨变。

    1991年,董明珠来到了格力电器,成为一名普通的基层销售员。没想到的是,当时这个大胆的尝试,竟让她一干就是将近30年,并筑就了一个千亿企业。

    “我2001年就当了总经理,到今年已经18个年头了。我记得刚接手总经理的时候,格力营收大概是56个亿,到了现在是1000多亿元。这背后正是广东发力实体经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的时期,家电及电子制造业的积累壮大,助力广东经济引领全国。”董明珠感慨道。

    1996年,董明珠带领23名营销业务员奋力迎战国内一些厂家成百上千人的营销队伍。当年,董明珠宣布拿出1亿元利润的2%按销售额比例补贴给每个经销商,促使该年格力销售增长17%。

    辛勤奋斗身影的背后,是董明珠的执着。这么多年来,在董明珠的推动下,格力电器一直坚守制造业领域,从空调,到装备制造,再到智能家居。正是凭借着执着的坚守,走过大风大浪的格力电器也逐步成长为“制造巨头”。

    “广东经济要长足发展,还是要实现‘工业精神’,把地基打牢,建更高的工业大厦。我们这样的奋斗者,就是尽可能地践行‘工业精神’。”董明珠表示:“面向未来,要摒弃浮躁,还要有吃亏精神,经济建设靠实业强基,即使站在山顶上,头顶还有星空,创新研发是永无止境的。”

    ■大事记

    ●1957年

    广东省全面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78年

    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东莞虎门镇太平手袋厂正式成立。

    ●1992年

    邓小平视察广东并发表“南方谈话”,广东制造业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

    ●1998年

    广东以石油化工、装备、能源原材料等为代表的重工业开始快速发展。

    ●1999年

    深圳首届“高交会”举办,被称为“中国科技第一展”。

    ●2005年

    全省全面取消农业税,全面推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

    ●2008年

    广东初步形成装备制造“海陆空”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2015年

    广东启动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

    ●2017年

    广东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3万亿元、电气机械产业产值超1万亿元,并形成七大超千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企业数居全国第一,互联网发展综合指数、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大数据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2018年

    广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产业新支柱,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019年

    广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高质量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王彪 姚翀 苏力 李凤祥 郑佳欣 蒋晓敏

    通讯员 周媛媛 彭惜君 马彦君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