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经观察|AI理财、卫星上天!以“数”赋能金融更智能、更普惠

发布时间:2022-07-11 17:17:55.0

数字人民币、AI千人千面理财配置机、区块链+贸易金融、发射卫星打造数字经济服务生态……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字金融也成为当前主流。6月26日,为期三天的第11届金交会闭幕。记者走访发现,各大金融机构纷纷在金交会展示数字金融成就,数字金融通过充分运用数据和科技,让金融服务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更普惠。

亮点1:广州落地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8.5万个

1元体验手磨咖啡、1元购买柠檬茶、1元体验扭蛋机……第11届金交会专设数字人民币体验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数字人民币优惠活动,成为现场热门的“网红打卡点”。

广州数字人民币试点,将为广州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创造良好条件,为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提升、数字政务建设和营商环境改善带来强劲助力。

据悉,广州市获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后,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联合印发实施《广州市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根据计划,试点分3个阶段推动26类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落地。

截至6月15日,广州地区7家参与试点金融机构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02.5万个,对公钱包19.5万个,流通(转账、交易)业务336.3万笔,金额4.9亿元,落地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场景8.5万个。

此外,“区块链+贸易金融”试点项目在金交会签约,通过开展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推动区块链技术与贸易金融、区域性股权市场等金融场景的深度融合。

亮点2:发射物联网卫星 以数字信用补充抵质押信用

在平安银行的展馆,“平安银行数字口袋号”火箭模型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平安1号’‘平安2号’物联网卫星相继发射升空,依托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打造‘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中有数字口袋和数字财资的开放银行数字经济服务生态’。”平安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银行发射卫星有何作用呢?记者了解到,平安银行通过自主搭建“星云物联网平台”,完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以某货车司机贷款业务为例,过去由于车辆难管控、没有抵押物、行驶路线受信号传输影响行为难测等因素,银行不敢贷、不愿贷,平安银行通过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掌握车辆行驶数据等,为该场景下客群提供超20亿元贷款支持。”平安银行相关人员表示。

在展会上,广发银行也展示了该行在便民服务数字化转型成果,AI千人千面理财配置机、“智·汇”柜台吸引了现场不少人体验。“在AI千人千面理财配置机上点击拍照后,系统会借助人像识别及大数据功能,针对性地推荐适合的产品。”广发银行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亮点3:十分钟就收到跨境贸易汇款

“我们外汇资金收付频繁,对资金到账时间要求较高,之前一直需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账,这次通过中行在十分钟内就收到了一笔跨境贸易汇入汇款,真是方便快捷!”佛山一企业近日体验了跨境汇入汇款直入账功能后点赞道。今年初,中国银行推出跨境汇入汇款直入账功能,通过智能化、自动化手段实现跨境汇入汇款全球速汇,进一步提升跨境收付汇清算效率。

为了突破物理网点对传统授信业务服务半径的限制,银行机构通过数字普惠,让小微企业融资更简单。记者了解到,广东中行积极通过线上普惠产品实现无接触获贷,有效扩大普惠金融业务可及率。今年前4月,广东中行已累计为4030户小微企业投放线上贷款59.87亿元。

同样,面对小微企业实际困难,光大银行广州分行为小微企业提供“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的便捷服务,今年以来,光大银行广州分行普惠贷款增速达到22.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6.35%。

华夏银行广州分行也表示,该行积极运用数字产品池、数字保理、数字校园、数字产业园等一体化数字产品货架,优化场景化金融体验。

【记者观察】金融数字化转型加快六大行科技投入合超千亿元

记者观察到,金融机构不断加码科技资金投入和科技人才引进,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如上市银行年报数据显示,上市银行科技投入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各家银行均将“数智化”运营列入业务战略规划。

根据2021年业绩报统计显示,六大行在科技投入方面合计超千亿元,达1074.93亿元。具体看,工商银行投入最高,2021年科技投入259.87亿元;建设银行科技投入235.76亿元,较上年增长6.63%;农业银行信息科技资金投入总额增长12.2%至205.32亿元。股份制银行方面,招商银行科技投入最高,为132.91亿元,同比增长11.6%,占全行营收的4.37%;平安银行2021年该行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73.83亿元,经计算占其营收比例为4.36%。

不仅是金融机构在加码发力,各地政府也积极推动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不断加大对数字金融的支持。广州积极引导金融业态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加大数字金融、金融科技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数字人民币、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等一批创新试点,构建数字金融创新生态体系。

在本届金交会期间,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正式授牌成立,广州地方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也正式启动。结合去年金交会授牌成立的中大湾谷风险管理实验室,广州数字金融的“一室一台一园”整体建设布局基本完成。其中,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一园)的建设将以数字金融为核心,通过数字科技将“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围绕数字金融企业、产业金融机构、期货及风险管理机构三大类进行产业集聚。

【专家观点】数字赋能金融具有突出的乘数效应

受访的多位专家认为,数字金融近几年发展迅猛,而且数字赋能金融具有突出的乘数效应。不过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数字金融全方位的改变了金融业务模式和金融运行机制,对金融行业既带来了重大冲击,同时也存在难得的发展机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展凯表示,数字金融全方位的改变了金融结构,新的金融技术公司直接从事非传统的脱媒式金融服务;同时,数字金融通过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挖掘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了解它们的资产负债表,增加对它们的投资。

不过,对于发展数字金融带来的问题,展凯指出,数字金融是一种新的金融创新形式,它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风险,要提高监管水平,明确监管责任,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和机制;但同时要放松市场准入。“数字金融很重要的一个发展是可以不需要传统金融中介机构,而是通过金融科技公司直接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通过竞争机制,真正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功能。”展凯表示。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院长刘彦初也指出,目前数字金融领域相关制度尚不完善,数字金融相关诈骗案件也时有出现。“我国迫切需要规范和完善数字金融领域的监管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企业准入门槛、相关法律法规等进行持续更新修订。”刘彦初提到,例如2022年2月24日,《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就对原司法解释中有关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的定罪处罚标准进行了修改完善,以适应数字金融领域出现的新型违法犯罪行为。

具体到广州数字金融的发展,展凯认为,发展数字金融的发展,为广州金融发展弯道超车提供了机遇。展凯建议,广州要发展数字金融,关键是要以相对优势的绿色金融、保险业、财富管理为主要抓手,在绿色数字金融、数字保险、数字财富管理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加快培育市场主体,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加速产业的空间聚集,做大做强这几个特色金融产业,快速形成全国性的竞争优势。

刘彦初指出,发展数字金融,将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广州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并通过数字金融的乘数效应,推动广州市各个产业高质量发展。广州市充分汇集机构、人才、业务和资金优势,通过推进数字金融创新发展,有助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面向全球的财富管理中心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化金融资源配置中心,不断提升广州中心城市金融发展能级,并协同港澳共建国际金融枢纽。(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