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湾区 全球对话 2019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在第八届金交会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9-06-22 14:58:11.0

湾区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中国正在不断探索湾区经济发展新模式:以顶层设计统领全局,以超前引领促进城市定位,以双强驱动加快产业融合。粤港澳大湾区因其丰富的创新因子、成熟的资本市场、完备的产业体系,成为金融科技及科技创新的湾区高地。为了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伟大战略构想,必须借鉴世界金融、贸易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先进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搭建智慧平台。


6月22日,由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联合主办的“世界湾区  全球对话”——2019湾区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在第八届金交会上成功举办,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伟大战略构想,搭台引智,群策群力、献计献策。



论坛以 “世界湾区:新经验•新技术•新机遇”为主题,来自美国、瑞士等研究世界湾区经济的专家学者世界500强企业代表深入探讨世界湾区发展趋势,探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势和劣势,把握湾区重点发展方向。


广东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黄晓波在致辞中说,“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作为湾区中的新军,粤港澳大湾区也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一个亮点,还被视为除上述三大湾区以外,未来全球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当前,湾区经济具有的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等突出优点必将使其成为金融科技及产业创新的高地。此次论坛搭建了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湾区的对话平台,开通了湾区经济发展的全球交流合作的新渠道。相信此次论坛的召开,能够进一步汇聚全球顶尖智慧、集聚要素资源,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步伐,使湾区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新名片。



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在会上作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经济圈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的主旨演讲,从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经济圈顶层设计的必要性、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经济圈实践价值与意义、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经济圈构建的政策思路三方面进行了阐述。他提出,要以全新的思路来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经济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提高大湾区海洋开放层次和水平;加快建设完善的大湾区海洋产业体系,着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促进大湾区海洋开发向循环利用型转变。他认为,沿海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核心区域和现代海洋产业的集聚区,远海是优化海洋开发空间格局和资源利用的关键枢纽;要将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与优化大湾区海洋开发建设空间布局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具有粤港澳特点的远近结合、层次鲜明的空间新布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发展新高地。



当天,瑞士日内瓦大学经济系主任De Giorgi教授,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原中央副主席,著名统计教育家与经济计量学家贺铿,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教授Giles Chance,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瑞士信贷银行大中华区副主席Urs Buchmann,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吕铁,香港保险业登记委员会委员李冠群,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客座教授陆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利庠,广东恒健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温文星,广东财经大学校长于海峰等国内外专家学者、业界代表发表了主题演讲。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Giles Chance教授,瑞士日内瓦大学经济系主任De Giorgi教授,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广州千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杨普磊,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蔡卫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展凯等专家围绕湾区投资发展机遇(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和5G技术等背景下的投资机遇与风险防控)展开圆桌对话。



【嘉宾观点】


瑞士日内瓦大学经济系主任De Giorgi教授:关于信贷增长、住房和危机的新论述-粤港澳大湾区可以从中学到什么?


De Giorgi教授将粤港澳湾区的主要城市与西方城市做了对比,认为粤港澳每个城市都是独立的出口和创新中心,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结合美国和欧盟的一体化模式和特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智慧、可持续发展、互联互通的区域。对智慧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教育科研、住房等问题做了具体阐述。


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原中央副主席,著名统计教育家与经济计量学家贺铿:关于“湾区经济”发展问题


怎样发展“大湾区经济”?


所谓“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提法估计是受“纽约湾”、“旧金山湾”和“东京湾”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启示。我建议别盲从,也别脑子发热,要防止房地化。要尊重经济规律,从实际出发,掦长避短。


第一,纽约、旧金山、东京湾的发展,都经历了漫长时间,是由当时货物聚散的交通条件决定的。发展“粤港澳湾区经济”要充分考虑到今天货物聚散交通条件的变化。现在我国港口已经过剩,广州南沙新区虽然有建良港的条件,但是必要性不是很大。如果再建就与香港、深圳重复了。

第二,穂、深、港、澳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经济优势,再发展时必须扬长避短。例如,我们不宜在广州再搞金融中心,应该充分发挥香港金融中心的优势,促进深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也不需要再搞旧金山那样的研发创业基地,深圳已经形成了研发基地的雏形,应该努力让雏鸟长成成鸟。我认为,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借鉴东京湾经验,考虑在南沙新区和惠州、佛山等卫星城市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让未来的粤港澳大湾经济区同时具有纽约、旧金山、东京湾三大湾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成为中国参与和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南中国引擎。让AI、IT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谁抢占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高地,谁就是未来经济的引领者,希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引领者。

第三,发展大湾经济要有比别人更加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更加自由平等的营商环境。要像当年发展深圳特区经济一样,少说多做,甚至只做不说。在“一国两制”条件下,内地政府更要深化改革,严格按负面清单办法进行管理。只要清单上没说不能做,就要允许企业家、创业者大胆去探索。不要动不动就给人扣帽子,即使出了问题,也要主动帮助化解矛盾。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有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自由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就不愁人才、企业和资本,各种项目会不引自来。


发展“大湾区经济”与“一带一路”的关系;


世界上的“湾区经济”都是联系世界的,是一国最开放的经济。“粵港澳大湾区经济”也必须是国际化的开放经济。要进一步发挥香港自由港的优势,用好“广交会”的名片,努力发展进出口贸易。美国人想国堵中国,我们必须运用好“一带一路”这个历史符号,加强与世界的经济联系。让“粤港澳大湾区同时成为世界的制造业中心、现代产业研发中心和世界贸易中心、金融中心”。



要冷静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顺势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尚未减轻,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加深,我们尤其需要保持冷静。我们应该深刻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和中国经济“有潜力、有韧性”意义。我认为这三句话有较长时间的指导意义,直到国民经济走向健康发展。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曾智华:世界城市群和湾区发展的经验及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启示


曾智华对大湾区竞争力进行了中外对比并提出相应建议。要以市场为主导,充分发挥每个城市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差异化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制度上的一体化,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自由港;借鉴国际湾区及都市圈发展经验建立有企业参与的大湾区合作联盟;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完善法律法规,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的社会服务体系和宜居水平,缩小城市间差距,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增强人力资本。积极普及现代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一流的数字基础设施,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的创新高地和数字经济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吕铁:以领先市场建设驱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析了领先市场建设对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和数字经济领先市场的主要特征及支撑机制,最后给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领先市场的对策: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更大范围网络接入;拓展数字消费模式和消费空间,强化数据资产累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数据资源利用能力;提升消费者信息技能,强化价值共创意愿和能力;优化数字消费制度环境,以规则领先扩大全球影响力。

 

香港保险业登记委员会委员李冠群:大湾区发展给保险及资产传承行业的机遇


李冠群讨论了香港保险优势及重要性,大湾区保险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给出了大湾区保险合作的落地方案强调从顶层设计、政策环境、行业合作方面出台更多创新举措,寻求更大突破。另外应当加强保险公司信息跨境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信息交流机制。

 

香港金融管理学院客座教授陆晨:借鉴华尔街的经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和金融


陆晨介绍了华尔街多层次市场发展历程,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定位,对华尔街和纽约湾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做了梳理,提出从制度规则开始,落实对于人才的培养,对于企业的简政放权,让金融取代房地产成为支撑和推动下一个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力军,建设深港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推动湾区经济建设。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利庠: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与产业协同


张利庠教授梳理了区域一体化的理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和差距,从规划引领、产业协同、深港合作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广东财经大学)